济宁|“十四五”济宁水务答卷亮眼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5-11-17 09:05 来源:济宁日报

11月14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实干绘就‘十四五’答卷 凝心续写发展新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场),介绍“十四五”时期济宁市城乡水务高质量发展的成绩。

“十四五”以来,济宁市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要求,坚持规划引领,以现代水网建设为主线,加快推进水建设、切实强化水管理、不断深化水改革,全面完成规划目标,为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务保障。

全市共实施供水保障、防洪提升、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等重点水务项目403项。2022年获省水利建设督查激励市(全省第一),2023年获第一批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在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全市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提升至86.57%,全市249座水库防洪标准达标率100%,二类闸坝以上达标率98.7%。济宁连续两年在省水利建设质量评议中获得A级等次。

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2亿立方米以下,万元GDP用水量降幅超过2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超过20%。超采区近三年浅层、深层地下水位累计升幅达到1.61米、4.65米。济宁成功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重点城市、全国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济宁市和曲阜市、邹城市成功创建全国节水型城市,实现国家节水型城市评选范围全覆盖。完成水权交易77例,交易总水量82.7万立方米,总金额6.886万元,总单数居全省第一位。我市代表山东接受水利部组织的2022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考核等级为优秀。

2022年至2023年市城乡水务局承担市水旱灾害防御指挥部日常工作。2024年,完成市县防汛抗旱指挥体系优化调整,组建防汛专家委员会,严格落实防汛抗旱会商协作联动机制,建立水务、气象、水文“三合一”降水数据平台。2025年主汛期,加强地表水蓄水,加大引黄力度,科学调配水资源,保障了农业灌溉用水。10月秋汛期间,积极协调淮委下泄南四湖洪水,精准调度水工程防洪除涝。

建立起4642人的四级河湖长体系,全市所有河湖库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成功打造淮河流域幸福河湖3条、省级幸福河湖38条、市级幸福河湖65条,29个国家、省级水利风景区。连续两年获省河湖长制和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正向激励。实施国家、省水土保持项目28个,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33个,全市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62.2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先行先试和水库不动产登记试点工作,全市已建成投入运行的龙湾套水库、书院橡胶坝等295项工程全部通过标准化管理评价,泗河堤防(太白湖新区、高新区)及泗河泗水大闸荣获国家级标准化管理工程。

“十四五”时期,全市新建长江水厂、运河水厂等城市供水厂5座,全市共31座,新铺设农村供水主管网2030公里,全市规模化水厂供水覆盖率达到98.75%,水质达标率达到97%以上。新建鱼台西城区、曲阜晟丽等1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2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四类标准。圆满完成省治理计划5967个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治理率全省第一,连续6年获省对市考核全省第一。2022年,成功创建首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试点地区。2024年,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组织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获“优”等次。(记者 胡碧源)

责任编辑: 张洁清
分享
上一篇: